手機版 | 網站導航
      東方科技網 文化 >

      余立:逐夢高原 電“亮”奮斗路

      新華網 | 2023-07-11 15:32:11

      “我在這里已經2900多天了。”余立邊笑邊摸了摸頭,眼神無比堅定。他是第19屆西藏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一名90后西藏電力人。

      感恩

      夢開始的地方


      【資料圖】

      “從選擇工作的那一刻起,我腦海里始終有一個信念,‘人要有感恩之心’,也許有人無法理解當初我為什么來西藏,因為我真的熱愛這片土地”。

      余立口中的土地,是他生活了12年的西藏,這名來自陜西的青年,上大學前從未想過自己會和“天上西藏”有不解之緣。

      “我是個農村小伙兒,當時家里條件差,高考填報志愿時西藏農牧學院吸引了我。”余立回憶說。

      當時19歲的他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選擇了免學費和住宿費,每月還有150元補貼的西藏農牧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得到了上大學的機會。

      2015年,剛入職的余立在操作設備。受訪者供圖

      2015年,大學畢業后余立又一次面對選擇,他毅然再次選擇了西藏。同年7月,余立正式成為國網西藏超高壓公司拉薩換流站的一員,開啟了他的西藏奮斗路。

      余立說,這片土地是他的第二故鄉,它給了我很多,心里一直非常感恩。

      奮斗

      追求精湛技能

      拉薩換流站,是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的受端換流站,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環境最艱苦的換流站之一。

      這是6月1日拍攝的拉薩換流站全景(無人機照片)。受訪者供圖

      “剛來時師傅常說,別看換流站只是一個小站所,它可承擔著冬季枯水期整個拉薩城30%到50%的電能,這句話一直刻在我的心上。”余立握緊雙手說,“那天我就知道了自己工作的地方是個不簡單的‘大’平臺。”

      不久后,余立發現換流站在技術研究和改進方面還存在不少空白,需要有人填補,奮斗成為了他的唯一目標。

      “以前我一天超過10個多小時‘宅’在控保小室里研究裝置、圖紙等,光筆記本就有好幾本。”說著他從包里掏出一本灰色的舊筆記本。

      “工作中他以不服輸和‘愛較真’出名,他把全部精力用在換流站。”拉薩換流站二次班班長黃程程說。

      余立在站里專心工作(6月1日攝)。受訪者供圖

      2018年5月,余立帶領直流檢修班首次自主完成直流控制保護核心設備檢修,在高海拔換流站自主檢修技術和管理層面實現重大突破;2020年,余立帶領6名技術骨干成立調相機檢修班,次年完成西藏首臺調相機設備的驗收、調試工作,實現西藏與全國電網聯網解決缺電難題。

      “余立踏實肯干,平時對自己要求非常高,是我們的榜樣。”拉薩換流站主任帥能豎起大拇指說。

      培育

      精誠協作的團隊

      拉薩換流站有53名員工,平均年齡不到26歲,92年的余立對于年輕人來說是兄長,更是師傅。

      余立為年輕同事講解設備運維注意事項(6月1日攝)。受訪者供圖

      說起團隊,余立興致勃勃地談起一次讓他記憶深刻的往事。“有一次站內突發大故障,導致整個直流系統閉鎖,我們熬了一宿問題才暫時得到解決。回到宿舍后我一直睡不著覺,心想要徹底找出問題所在,于是我們逐一巡檢站內設備隱患。”余立說,通過10天的努力,我們團隊順利完成了那次技改工作,實現了技改后零故障的佳績。

      余立為年輕同事講解設備操作方式(6月1日攝)。受訪者供圖

      作為高電壓等級站所需要常年堅守崗位,每逢節假日余立團隊的隊員都主動請纓參與值班,這是受余立的影響才慢慢形成的。

      “從參加工作到現在一直是立哥帶著我,收獲挺多。站里的人都說有立哥在很安心。”余立的徒弟、拉薩換流站二次班技術員次仁平措說。去年西藏疫情期間,身為黨員的余立帶頭在站內堅守了120多天,不僅使站里工作井然有序,還及時保障了大家的正常生活。

      “作為站里的一份子,能和他們一起并肩作戰,我很榮幸,也為此感到驕傲。”余立說,“我始終認為沒有英雄的個人,只有英雄的團隊。”

      如果說西藏是余立夢開始的地方,那現在的他正趕往夢的中央,繼續奔波忙碌、繼續砥礪前行……(達次 次旦卓嘎)

      關鍵詞:

      相關推薦

      媒體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