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14日,“2020全國非遺曲藝周”活動在浙江寧波舉行?;顒悠陂g,中國文聯(lián)終身成就曲藝藝術家、中國曲協(xié)名譽主席、北京評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接受采訪時表示,網(wǎng)絡時代,不怕年輕人不喜歡曲藝。
評書是曲藝的一種,以中國傳統(tǒng)口頭講說為表演藝術形式。劉蘭芳說,在網(wǎng)上聽評書的人日益增多,她的評書《新岳飛傳》在網(wǎng)上的收聽量已破6億,評書《楊家將全傳》也有1.3億收聽量。在線下,新編短評書《大孝惟忠》已演出50余場,每場爆滿,且觀眾以年輕人為主。
評書受年輕一代喜歡,原因之一是不費眼睛。劉蘭芳說,不少家長會讓孩子聽評書。孩子在聽評書的時候可以放下手機,同時獲得啟迪與思考。
評書有市場需求,演員們就要結合時代背景寫好內容,練好內功,從而將評書傳承發(fā)揚。為了讓評書更接近年輕人,動畫片《熊出沒》也可以拿來說評書。
在劉蘭芳看來,說書人也要從小培養(yǎng)。
她說,年輕人學習評書要耐住寂寞。如今,大眾信息來源廣泛,評書要上世界大舞臺,演員就必須提高自身素質。
劉蘭芳建議,各地文化館、博物館可以開設小劇場供年輕人時常練習曲藝,實踐出真知。她還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歷:一年365天有350天在茶館說書。數(shù)年之后,嘴上功夫就練成了。
要讓年輕人聽得懂,曲藝才能更好地傳承。在本屆全國非遺曲藝周開幕式上,老少四代同唱紹興蓮花落給劉蘭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說:“這就是傳承,小朋友能唱,又怎么能說年輕人不愛曲藝?”
非遺是散落在民間的群星,發(fā)出微弱的光。繼承是手段,發(fā)展是結果,繼承之后發(fā)揚光大是目的。劉蘭芳說,她已經(jīng)參加了三屆全國非遺曲藝周。每一年,非遺曲藝工作者們做了哪些工作,培養(yǎng)了多少人才,都可以在曲藝周中展現(xiàn)出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