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站導航
      東方科技網 文化 >

      中原地區首次發現罕見葬器“玉溫明” 由洛陽西漢大墓出土

      新華網 | 2020-03-18 15:01:11

      河南省洛陽市一座西漢大墓出土的若干圓形玉璧、帶孔玉片和金絲等,近日被考古人員證實屬于一種獨特的古代葬器——溫明。這種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器物,在中原地區系首次發現。

      “西漢時期有在死者面部放置玉覆面、七竅塞以及溫明的葬俗。根據散落在死者頭部周圍的玉璧分布位置及帶有穿孔方形玉片,我們推測有可能是玉溫明。”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主任薛方介紹。

      關于溫明的最早記載,見于《漢書·霍光傳》。西漢權臣霍光死后,皇帝和太后“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規格極高。根據描述,溫明形狀像一個方形的桶,里面帶有銅鏡,其中一面開口,罩在死者頭上。

      洛陽這座西漢大墓,出土隨葬品種類豐富且等級較高,此前曾出土過一件裝有約7斤液體的青銅壺,液體被證實為礬石水,即古人眼中的“升仙藥”,備受世人關注。隨著主墓室整體搬遷至實驗室繼續清理,溫明這件葬器也逐漸被揭示出來。

      “最初在棺內發現圓形玉璧、帶孔玉片和中央有一面銅鏡的玉璧時,我們認為僅僅是一些隨葬品。”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西漢大墓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潘付生說,這些玉璧集中在墓主頭部以及胸腹部位置,排列比較整齊,雖然有些疑慮,但結合罕見出土物等獨特現象,就認為這可能只是墓主獨特想法的表現。

      后來有人推測它們是散落的溫明部件。由于帶孔的玉片方正平整,不太可能是玉覆面,而且四角帶有孔洞,應該是用來編織在一起。但苦于沒有發現線或繩,研究人員一直不敢確定。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在墓主頭部位置發現了大量金絲,疑問被打消了。

      “那些玉片通過金絲編織在一起,覆蓋于溫明表面,就組成了這個玉溫明。”潘付生介紹,溫明多出現在江淮之間及連云港、青島等地,全國發現溫明的漢代墓葬極少,玉溫明尤其罕見,在中原地區屬首次發現。

      “溫明”即溫暖明亮之意,漢代講究事死如生,除了衣食住行,人們還希望將人世的光明和溫暖帶入死后的世界,所以用玉璧、銅鏡等在當時象征光明之物來制造器具,戴在死者頭上。

      “溫明是規格很高的葬具,玉溫明更少之又少,墓主生前應該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雄厚資產。”潘付生表示,這個發現令墓主身份更加撲朔迷離,最早推測他是郡縣一級的官員,后來因“仙藥”等特殊隨葬器物推測他是方士,現在看來他可能不太遵循禮制。

      目前,這座西漢大墓主墓室的實驗室考古仍在有序進行,有望為研究中國西漢中晚期高級貴族的生活習慣、埋葬習俗等提供更多實物材料,墓主人的身份也有待進一步求證。

      關鍵詞: 葬器 玉溫明 西漢大墓

      相關推薦

      媒體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