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站導航
      東方科技網 文化 >

      感恩白衣天使 廣州美術界名家干將奮筆戰“疫”

      廣州日報 | 2020-02-05 13:56:05

      《非常時期》 方土 作品

      《決戰前夕》 汪曉曙 作品

      《生命使者》 汪曉曙 作品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戰“疫”牽動著舉國上下的心。廣州美術界的名家干將,如廣東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陳永鏘,廣州畫院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專職研究員方土,廣州市美協主席、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家聯盟主席汪曉曙等,都紛紛拿起畫筆,積極投入到抗擊疫情題材的美術創作中。他們的作品,有思考有力度,反映了藝術名家的社會擔當。

      展現了畫家對戰“疫”的多面觀察

      作為廣州美術界的“老將”,面對疫情,陳永鏘很快就創作出了《風雨木棉雄》。他表示:“我國人民眾志成城上下齊心合力抗擊疫情,感慨系之,奮筆成此圖以志懷。”

      擅長大寫意的方土,也在幾天時間里創作出了《非常時期》《祈福圖》和《厄運之源》 ,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的表達意圖,展現了畫家對這次戰“疫”的多面觀察和藝術轉化能力。

      《非常時期》,方土致敬的是和平時代的守護者——白衣天使。“疫情就是命令,正是有了白衣天使們的無畏無懼,我們才有了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信心。”畫面上,醫護人員緊握的拳頭,正是力量之源。

      《祈福圖》則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蘊。方土表示:“鐘馗是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能懲惡揚善、避邪消災。在此非常時期,我希望通過這一作品,請鐘馗為中華民族驅魔祈福。”鐘馗也戴上了口罩,同時展現了畫家對當下嚴防措施的贊同認可,具有現實意味。

      《厄運之源》更是通過水墨藝術的強大表現力來進行警示,希望引起人們對肆意捕殺、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高度重視。“這次疫情跟武漢販賣野生動物的市場有莫大關系,其損失之大不得不讓我們深刻反思: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對待自然,對待野生動物?病從口入,我們是時候學會愛護動物,與野生動物和平相處了!謹以此畫,呼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并為中國早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而祈禱。”方土道。

      有一顆對白衣天使們感恩的心

      這些天,“多面手”汪曉曙也以炭筆淡彩、鉛筆速寫、鉛筆素描等形式創作了《戰疫魔》組畫。他表示:“一個藝術家必須要具備的一個最基本的素質,那就是對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情和變化有一定的洞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且能產生靈感并通過靈感去催生其創作的欲望。我一直在關注社會中發生的所有事件。早在非典時期,我當時也感覺到這是藝術家必須去觸碰的主題,滿懷熱情創作了一套水彩連環畫《沒有硝煙的戰斗》,入選了十一屆全國美展并獲優秀獎和首屆中國美術獎。對于這次抗疫情的創作初衷,主要是基于這兩個重要原因:首先,疫情是自然災害,是人類永遠的公敵,而且這不只是醫學界的事情。這當然是藝術家必須關注的,而且責無旁貸。”

      另外,此前汪曉曙也因生病曾住院治療,在與醫生和護士的朝夕相處中,他深深被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精神所感動。“用畫筆去歌頌他們是我發自內心的沖動。我想我創作這一主題是一定能成功的——因為我有非常深刻的體會和這方面的生活體驗,更重要的是我有一顆對白衣天使們感恩的心。”

      汪曉曙還告訴記者,他建議廣州市美協將抗疫情這一主題列入今年的創作計劃,組織力量,爭取今年舉辦一次有一定規模的美術展覽,他自己就準備畫一套組畫(共十幅)來參加這次畫展。“現在這些畫作主要是素材積累,這兩天我還會繼續畫。”汪曉曙表示。

      此外,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羅奇,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蔣彥、廣州美協副主席李曉白等,也都以畫作為心聲,為戰“疫”加油助陣。

      作為軍旅畫家,蔣彥的作品集中展現了軍隊入駐火神山后一雙雙大愛之眼閃爍著溫暖之光,甚為感人。(記者 江粵軍)

      關鍵詞: 汪曉曙 廣州美術界

      相關推薦

      媒體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