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的網絡電影《毛驢上樹》暨北京網絡文藝精品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學者探討了《毛驢上樹》的創作特點,暢談網絡文藝精品的發展與未來。
作為中國首部聚焦扶貧題材的網絡電影,《毛驢上樹》自9月19日上線愛奇藝以來,票房已過千萬元,在愛奇藝平臺有超過40萬的網友點評,收獲了不俗的流量和口碑,成為近期網絡文藝精品的代表作之一。
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杰表示,《毛驢上樹》能夠成為一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網絡電影,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講好了中國故事,“《毛驢上樹》聚焦的精準扶貧是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熱點,是最有力的中國故事之一。我們希望通過這一部以真實故事為藍本的影片講述大時代小人物的奮斗故事,展現當下人民的幸福生活。”
落實到具體的創作中,為了拍攝出現實題材的真實質感,創作者們積極采風,深入實地進行考察。在山東影視制作股份有限公司策劃部總監、《毛驢上樹》編劇昃文江看來,“只有植根于扶貧一線生活,才能講好中國扶貧故事”。導演史昂為了創作《毛驢上樹》,接觸和走訪了眾多“第一書記”,被他們的故事所動容,“要做到在電影中盡可能地還原第一書記的服裝、環境細節”。
研討會現場,專家學者結合《毛驢上樹》的成功案例,分享了網絡文藝現實主義創作的思考和啟示。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中國電視》執行主編、高級編輯李躍森認為,《毛驢上樹》在網絡影視劇的題材拓展方面起到了標桿作用。在影視作品尤其是網絡影視作品的創作創新中,只要題材本身有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哪怕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值得進一步開掘。
如何能更好地實現現實題材網絡電影的創新?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論研究處主任趙彤認為,只有認清現實、認清文藝工作者的現實,創作者們才能創作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
據悉,《毛驢上樹》是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培養孵化的重點網絡視聽項目,也是2019年北京市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扶持項目。
關鍵詞: 《毛驢上樹》